传统保健的原则和特点
1.什么是养生?
养生是指通过长期的锻炼和实践,合理选择各种保健方法,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的技术和方法。养生是为了自我生存和健康长寿,按照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持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
2.什么是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总结我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经验,研究养生理论和技术,达到增强人体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特别注重“未病先防”,注重防病。
3.保健的对象
除了正常的健康外,以下三种人是主要的健康对象:
(1)年老体弱者:在人体衰老的过程中,器官、脏器的功能逐渐衰退,会严重影响其健康,因此需要延缓衰老,提高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质量。健康会导致长寿。
(2)各种慢性病患者:这类患者病程进展缓慢或反复发作,导致功能障碍,加重原发病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养生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还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慢性病患者的保健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相应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3)各类残疾人:包括因肢体、器官、脏器损伤造成的各类残疾人,也包括精神病人的保健。
精、气、血、神是养生的基本要素。
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有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自父母;人出生后,从饮食中获得的营养精称为后天精,先天精和后天精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成为生命活动的动力基础。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人体内各种生命物质源源不断的动力,是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证。人体生命力的强弱,寿命的长短,完全取决于气的盛衰。生命是气的产物。
血液是滋养人体器官、组织和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物质。也是精、气、神、乳、经血、精液、津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来源。血总是和气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相互滋养,* * *生* * *荣。
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神以精血为物质基础,精气充盈,神就健康兴旺。所以,生命的健康可以通过神的状况来判断。
“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可见,生命活动是由精、气、血、神、脏的功能状态决定的。只有精气气血精神充足,脏腑功能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人体才能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延年益寿。
5.影响生活的因素
长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合理的保健和康复措施可以延缓生理衰老,阻断病理性衰老(早衰)的进程,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影响寿命和导致早衰的主要原因如下:
(1)对中医的了解
①精气不足:没有肾精,生命就会早衰。精气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足(母体内发育不良)、性生活过度(纵欲)和疾病消耗。
②营养不良: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营养不良包括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两个方面。
③五脏受损:心藏神,肝藏血,肺主全身之气,五脏受损,会影响全身机能,必然影响寿命。
④情绪过度: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或突发的严重精神创伤,会造成体内阴阳气血失衡,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从而加速衰老。
⑤劳逸结合倦怠:过度劳累或过度劳累不利于健康,不利于健康长寿。
⑥遗传禀赋:先天禀赋强,就是身体强壮,精力充沛,不易衰老。反之,衰老会提前或加速。
⑦不良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会危害健康,促进早衰。
(2)对西医的了解
西医认为,自然环境污染是许多疾病的病因,也是早衰的重要原因;还有心理上(或精神上)的刺激;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营养不当、遗传、疾病、意外伤害都会导致早衰。当代科学提出了许多关于衰老原因的理论。
6.顺应自然,天人相应——中国传统养生的基本理念。
在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顺应自然是养生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养生还是疾病康复,所有的方法和作用都体现了顺应自然的特点,充满了辩证的观点。
(1)天人合一
中医认为,生命在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自然密切相关,必须随时随地与自然保持和谐。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在养生实践中,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但在养生领域不应该提倡“改造自然”、“挑战自然”、“对抗天地”等思想和行为。我们要适应季节,把握时间,服从地理,适应社会,这样才能顺应自然,享受岁月。
(2)形神统一
形是指人的整体形态结构,即肌肉、血管、筋骨、脏腑经络、四肢等基本营养,以及气、血、津液等,是人的物质基础;神是指情感、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也是指生命活动的一切外在表现,是人的机能的反映。两者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神由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在。形式是上帝的基础,上帝是形式的主人。
形为本:形是精神的物质基础,中医的五神(神、魂、神、志、意)和五感(怒、乐、思、忧、惧)分别由五脏(心、肝、脾、肺、肾)产生。“神”需要大量精微的气血滋养。
上帝是统帅:在人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头脑。生命活动的总体特征、功能、行为和规律都是由头脑来管理、协调和统一的。所以养生的时候要以“养性”和“调神”为第一要务。
身心修养:身心修养,即不仅要注意身体的保养和康复,还要注意精神的保养和康复。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3)动态与静态的互动
阳动而阴静:脏腑属阴,特点是静,功能活动属阳,特点是动。只有保持动静协调的状态,各器官才能充满活力,从而延缓各器官的衰老变化。
动静结合:大部分养生者都提倡动静结合,达到身心合一的效果。动静并重,动静相宜,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原则。
(4)协调与平衡
协调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平衡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实现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也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内容。
中和是养生和康复的最高准则。中医所有理论的核心是《内经》提出的“观察阴阳位置,将其调整到一个水平”的概念,即强调“中和”,协调平衡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人体功能失调、对称性失衡、状态不稳定,是导致生理机能低下、早衰、疾病的重要原因。
除恶是平衡协调的重要环节。中医非常重视“祛邪”,而养生更重视体内正气以祛邪,这其实也是调节平衡思想的体现。
(5)正气是基础。
现代养生观念不再只强调补充身体的营养。真正的健康状态应该是人体器官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行。以正气为基础,从中医的概念分析,就是充分发挥和强化脏腑功能,使精微生生不息,排泄废物有条不紊,这是养生的基础。只有扶正祛邪,才能延年益寿。
7.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瑰宝--太极拳。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抓住了精、气、神“三宝”,调神养神,以意引气,以气活血,以气导形,通过筋骨的运动,疏通全身经络,滋养全身。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瑰宝,上述中国传统养生原则在太极拳中得到充分体现。太极拳与五脏、气血、形神密切相关,所以养生效果明显,深受大众喜爱。太极拳能增强心、肺、脾胃、肝、肾的功能,使气血在体内顺畅流动。从而使人体形神合一,脉象通畅,内外相扣,脏腑协调,使机体达到“阴阳相秘”的状态,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