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仰?
白云寺,位于北京西便门外,是中国全真道教的祖庭,大殿宏伟,环境优雅,被称为“全真道教第一丛林”。自1957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以来,白云寺成为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中国道教活动中心。1983年,白云观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白云观,始建于唐代,原名天昌寺,是中国最早的道观之一。根据刘唐·小九的《重修天坛记》,唐玄宗为“斋戒心尊道”和崇拜老子而建此观。始建于开元十年(72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寺内有一幅汉白玉雕刻的老群像,是当时供奉在观内的老先生塑像。这座玉像自建成以来就是镇上的瑰宝。这块玉是白色的。老先生坐在长方形的石椅上,脸上带着笑容,眼睛明亮,三缕白胡子垂在胸前。雕塑极为精细,眉、须、服生动自然,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年人形象。在1200多年的历史中,白云寺数次毁于大火,其他寺庙和神像全部被毁。只有这座老先生雕像幸免于难。
晋朝五年(1160),天昌寺毁于大火。道士金世宗敕令重修,历时四年,大定十四年(1174)竣工。朱黛碧瓦,金碧辉煌,规模宏大。* * *有一个宫殿画廊,150,改名为“十大天观”。十方天长寺建成,隆重道场三日三夜,金世宗与太子前来观礼。晋代著名道士颜担任住持,开坛说“戒”。从此开始了中国道教的传教制度。
后来,著名道士孙被任命为十方天长寺住持,在那里编纂了《金玄都大宝》,所有绳结都存放在这里。此后,刘德仁、丘处机、王初一、刘处玄等道士云集于此,成为北方道教最大的丛林。
丘处机(1148—1227),本名童密,又名长春真人。他是金元时期著名的道士,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在道教方面,他继承了王重阳的思想,主张以禁欲为修道的基础。和尚要出家,断绝一切尘缘。认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思想就是自由,心中无一物就是仙佛。”
元太祖十七年(1222),邱长春被元朝始祖成吉思汗召去西域大雪山,行程一万多元。元太祖对他非常友好,视他为仙女。丘处机回到大都后,元太祖给了他一个虎符和一枚玉玺,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当时道教夫妇云集太极宫,教派兴盛。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丘处机出(死)于太极宫,改名长春宫。其弟子尹志平等人在长春宫东设下殿,建“初顺堂”(今秋祖堂),以安放秋初的尸体,称白云寺。自此,全真信徒尊白云寺为祖居。
明代白云寺三次兴建,形成一定规模,明末衰落。
清朝初年,著名道士常岳担任白云寺方丈。王常月(?—1680),原名平,昆阳子,道教尊崇昆阳王,龙门派第七代宗师。顺治十三年(1656),顺治皇帝封他为国师,赐紫衣。他在白云寺开坛三次,收弟子数千人。康熙皇帝做太子的时候也在这里得到了方便戒指。白云寺现存的金钟玉,是康熙受戒时赐的。王常月方丈前后20多年对白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重建,形成了今天白云寺的规模和格局。清代白云寺规章制度严格,香火鼎盛,有二三百道士居住。被誉为“真理第一丛林”。
白云寺的布道。从清初到1928,戒律宣讲数十次,受戒人数超过万人。最后一位传道大师是白云寺方丈陈智林律师。白云寺形成了一整套丛林体系和讲经体系。
1949以来,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白云寺得到了政府和道教界的良好保护和维护。1956和1981年,政府两次拨款进行维修,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宫殿。
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成立,白云寺成为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中国道教协会是全国各地区、各教派道教信徒的爱国宗教团体。其宗旨是在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团结全国的道教徒,继承和发扬道教的优良传统,代表道教界的合法权益,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1957年4月8日至12年4月8日,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大会召开,岳崇岱为会长,陈撄宁、王月清、孟明辉、乔清心、易心莹为副会长。
1961年1月1日至9日,召开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为会长,易新英、孟明辉、乔清心、、江为副会长。
1980年5月7日至13年5月3日,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水道主任李玉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王娇华、陈立世为副会长。
1986年9月8日至17年6月7日,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宇航为会长,王教华、刘芷微、傅元天为副会长。
1992年3月2日至6日,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傅元天为会长,李宇航为顾问,谢宗信、陈连生、闵志亭为副会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道教协会在团结道教徒爱国爱教、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挖掘和整理道教文化、推动全国各地寺庙自养、积极培养道教人才、开展对外友好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90年5月5日,中国道教史上第一所道教学院——中国道教学院在白云寺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中学道教学院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其宗旨是培养爱国爱教、具有较高道教知识修养、有志于为道教事业服务的青年道教徒,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弘扬道教文化。学院有两年制专业课和两年制高级课。我主要学习道教简史、教义、仪轨、戒律、经典、典籍、音乐、门派与名人、神仙体系、修炼方法、宫室管理、内外炼丹、道教精粹、养生、道教音乐等宗教课程,此外还学习文化课、政治课和道教拳术、剑术等体育课。成立之初,李煜任院长,、闵治廷、李任副院长。1992年3月后,傅元天任院长,院址设在白云观。
白云观层层叠叠,布局紧凑,古塔葱郁,碑碣众多,非常干净雅致。山门前有影壁和牌坊,中轴线上在线分布着宫铃、黄愚堂、老吕堂、秋祖堂、三清和于斯堂、纪昀山房等六大大殿,东侧有云水堂、丰镇堂、修真堂、养真堂、功德殿、南极堂、藏经阁、斋堂堂、厨房。两侧有唐世芳、孔庙、八仙堂、吕祖堂、袁俊堂、陈元堂和祠堂。后院有个后花园叫“小荷花”,以戒台寺为中心,集山房为一体。假山错落,绿树成荫,清新宁静。占地1,000平方米,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观。
白云观山门外有影壁和牌楼。屏风上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题写的“长春藤”四个大字。牌坊,又名凌杏门,建于明朝八年(1443)。它是一座七层重檐彩绘建筑,曾是道士在阳光下看星星的地方。正面匾上写有“洞天”四个大字,背面为“琼林元朗”,苍劲有力。
白云观山门也是明朝八年(1443)修建的。它是一个三拱门的检票口,都是砖砌的门,又高又宽,非常壮观。门壁雕有行云、鹤、花等图案,刀法苍劲细腻。最引人注目的是浮雕上一只手掌大小、大眼睛、精致活泼的小猴子。据民间传说,摸一只石猴,可除病痛,延年益寿,四季吉祥。几百年过去了,这只小石猴被摸得又黑又亮。
进入山门,首先看到的是汉白玉桥,名为“卧凤桥”(1989改建)。相传白云寺西曾有一座和尚庙。寺里的和尚对香火旺盛的白云寺十分嫉妒,于是把自己的寺庙改名为“西风寺”,意思是用西风吹走白云寺的道教精神。于是白云寺在门内修建了这座“巢风桥”,意思是把从西边吹来的风“窝”在桥下,而不损害白云寺的精神。如今,卧凤桥已成为人们“敲钟求幸福”(山谷称寻钱)的娱乐场所。
过了卧凤桥,就是宫铃宫,建于明朝景泰七年(1456),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庙里有一尊正式的道教保护神雕像。这是一个明代的木刻雕像,右手拿着一根金色的鞭子,左手拿着一个巧妙的官诀。他身披金甲,踏上风火轮,意为按秩序视察世界,控制瘟疫,降伏妖魔,力量无穷。因此被道教尊为山门守护神。在大厅的两侧,有四幅马晟元帅、赵公明、温琼和岳飞的丝绸画像。
灵官殿前东侧有一座“重修白云观桥碑”,立于1924,记载白云观第21代住持陈集资修内中路寺庙和卧凤桥的事迹。西侧是“白云关标德亦舒纪”。
钟楼和鼓楼位于灵官殿和玉皇殿之间,是清代建筑,依山而建,有重檐。一般宫庙都是东建钟楼,西建鼓楼,而白云寺正好相反,西建钟楼,东建鼓楼。传说钟改为西楼是为了挡住西风寺的西风。两层楼之间是一个明代铸造的青铜香炉。
再往里,是玉皇殿,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其原名为“玉历长春殿”,但康熙四十五年(1662)更名。殿中央供奉着玉帝,身着九章龙袍,头戴十二排冠珠。据《玉帝商事集》记载,玉帝是“诸天之玉”,“万王之尊”,统辖三界十方。腊月二十五和正月初九,以及圣诞节当天,在宫中举行道场,诵念祷文,祝愿国家和人民平安,风调雨顺。寺内神龛前悬挂的百年条幅,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礼物,后赠白云寺。两壁上有南斗六星、北斗星、三十六帅、二十八星等八幅绢本工笔画。玉帝台阶前两侧各有四尊石天铜像,分别由明代万历年间的撒(撒守见)、许(徐景阳)、(张道陵)、葛(葛玄)铸造,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玉皇殿东侧是乾隆御笔书写的《白云寺重建碑》,记述了重建过程。西侧还有乾隆御笔诗碑。
玉皇庙后面的老法堂,建于明朝景泰七年(1456),原名启真堂。是寺内道教宗教活动的重要殿堂,也是全真龙门派律师宣讲戒律的场所。寺内供奉着全真道七真人。他们是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马丹阳、郝大通、王楚一和孙不二。他们是金元时期北方道教全真派的代表,被元朝皇帝尊为“真人”。道家的“真人”在神之下,神仙之上。唐朝以后,皇帝经常授予历史人物和著名道士真人的称号。大殿正中悬挂着清朝康熙皇帝的御匾“朗鉴真庭”。
殿前有一只青铜骡子,据说是按照康熙皇帝坐骑的形象铸造的。原为北京东岳庙文昌阁文物,后移至此处。
丘祖寺是白云寺的中心建筑。原名楚顺堂,建于1228,高大雄伟。殿内是一尊明代造型的丘处机坐像,面容凝重,一手如意。据记载,寺内原有的《西游记》《十八大师画像》等壁画已不存在。丘处机遗风葬于殿下。庙里还有一个用古树根雕成的碗。碗身深褐色,口镶金边,放在布满花纹的汉白玉座上片刻。碗身刻有“奉清乾隆皇帝之命,于二十年内为此重建快金观念”。这碗是乾隆皇帝赐的,乾隆皇帝说:“庙里缺粮的时候,道士可以把这碗从正阳门拿到宫里,宫里就给。”墙上贴着《秋祖西域申遗》、《秋祖天歌》等关于秋祖的资料。
三清于斯堂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共两层。下层为四帝殿,供奉道教所信仰的四大天帝,即龚伟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南极神仙大帝和厚土大帝,合称“四帝”。
道教认为,玉皇大帝,也被称为天上的最高神和金阙,是永远掌握着天堂的神。帝神,又称勾陈帝王,辅佐玉帝掌管南北极、天地三才,主宰人间军事革命之神;北极帝,又名中天魏紫北极帝,是帮助玉帝掌管经书、纬度、日月星辰、掌管星辰和四季的神。皇后道场又称皇后道场,是掌管阴阳生育、万物之灵、山川之美的女神。神仙皇帝又称南极神仙皇帝,是长寿的象征,帮助玉帝统治天庭,主宰十极万物的生化神。
雕像前有一个祭坛,上面放着法器和经书,每年创始人的圣诞节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道场。
二楼三清阁,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中间玉清圣境为元代佛,左边为上清真界灵宝佛,右边为太清仙境道德佛。
道教认为,元神象征混沌前一世纪,道气和谐,亦称虚皇道团;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象征二世纪乱清阴;道德佛,又称老君,是道教最早崇拜的至高神,象征三世纪天地的形成和万物的生长。老子(大老先生)是道教崇拜的宇宙最高神。
三清于斯殿的东面是藏经楼,里面存放着正统的藏经,西面是月亮楼。
祠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8),供奉全真龙门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的塑像。东、西两室墙壁嵌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道德经》和《印符经》,为白云寺之宝。
八仙堂,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供奉道教八仙,即、、张、曹国九、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
吕祖殿,供奉道教北方五祖之一吕纯阳。吕春阳(789-?),字董彬,唐末道士。他主张以悲悯之心度天下,以变丹铅、黄白之术为内功,以变剑法为除贫、除怒、除爱、除烦,对宋代道教理论有一定影响。在元朝,他被封为“阳春的政警助皇帝”,俗称“吕祖”。
袁俊庙(又称娘娘庙),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中间供奉仙女毕夏·袁俊,左边是送别娘娘和生育娘娘,右边是显灵娘娘和天花娘娘。根据道教的说法,袁俊是响应九气而生,受玉帝之命,被证明是神仙,掌管乐府的神兵,观察人间的善恶。两边的四位皇后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
陈元寺(又名甲子寺)建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原名盛瑞寺,俗称六十甲子寺。中间供奉的是豆捞袁俊,四头八臂,被称为北斗七星之母。周围是六十尊近年新铸的元像。
道教信奉的六十星神,每一个神的名字都是用天干地支的循环来匹配的,一周需要六十年,故名六十甲子。因此,每一个信徒都能根据他的出生年份找到他自己生命的核心纪念物陈元。每年春节民俗春节期间,信徒和游客都会来到陈元的群星雕像——生命的核心纪念物——祈求好运。
白云观后院的纪昀园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庭院相连,回廊假山。东山有友和阁,西山有妙香阁。园内还有云华仙馆、闭关楼、大捷台等建筑。院门口有“别有洞天”、“小蓬莱”等题字。庭院郁郁葱葱,清新幽静。中国最高的道教学府——中国道教学院就坐落在这里。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下,仙家学子认真学习了丰富灿烂的道教文化,其中不乏当今道教界的青年精英。
讲经是道教的一项重要宗教活动。据《白云观志》记载,一切戒律分为春、秋两季,春戒从2月15日持续到4月8日。秋斋从十月十五日到十二月初八,共五十三天。白云寺鼎盛时期,每年有两次讲经活动。
戒坛分为三期。第一坛在正殿,宣布主要目的;第二个祭坛是秘密祭坛,在夜深人静时宣布。第二坛后,戒可成为正式道人,发戒、戒衣、锡碗等。最后,戒律被宣布为第三坛。
1989、165438+10月12至65438+2月2日(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白云观举行了建国后的首次宣讲活动。75位来自全国各大名山寺庙的全真道士接了三坛。僧侣们还学习了“道教修养”和“道教知识”,进一步提高了道教知识水平。
1989 165438+10月10在开坛讲经之前,白云观首先为新任方丈王立宪举行了仪式,他是白云观历史上的第22任方丈。
白云观收藏有道经和许多文物、字画。《道藏》是道教经典,一直被视为珍品中的珍品。“去明道不能没有经典名著”。金元时期,白云观收藏的经典版《万寿道藏》、《金玄都大宝》、《元道藏》均被致远梵文所毁。明朝九年(1444),白云观得到了新版正统道藏。这部《道藏》一直被视为后世的蓝本,完全珍藏在观中。为妥善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这本明刊《道藏》已移交北京图书馆收藏。白云寺至今还有三千多卷明道。清代出版的道藏、民国寒粉楼出版的小路集和明清出版的一些经典。
目前,白云寺在于斯寺开设了东西文物陈列室,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的字画、雕塑、道器、法器等。
东展厅有:唐代石刻老子像、宋宣武檀香炉、朱基《长春真雪山应用图》、老子骑青牛铜像、明代帛画三十二神像、木刻、清代道士许的、大和山(武当山)吉祥图、清代雪山应用图、唐代御笔殿等。当你一句话停止杀戮,你就知道拯救世界有奇功。“此外,还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写的《道德经》石刻拓本、吴道子的画、十七仙图的影印本、康熙赐的《金钟玉盘》、慈禧的梅花清图等。
西展室包括:三清、五老、斗姆、三台、角库天尊、鬼王等数尊雕像。明清时期的燕君图、修真图、内经图、清绣法衣、白云观戒律、日常诵经、道士斋戒所用法器、戒律等。
1988年8月,白云观成立“白云观道乐团”。道韵是道教举行斋戒仪式所用的音乐,丰富多彩,包括赞、颂、步缺、旋律等旋律格式,鼓乐、打击乐、器乐合奏等。它保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和宫廷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搜集、挖掘、整理这一艺术遗产,白云观道教音乐剧团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整理、宣传、研究道教音乐,逐步培养了一批具有音乐素养的道教人士,演出水平不断提高。其中,音乐如《补虚》、《澄清韵》、《仙乐》、《白落飞》、《乐韵赞》、《大赞》、《小赞》、《三宝香》等,有舒缓流畅的旋律,有清醒的头脑和清静主义的意境。他们制作的卡带被世界各地的道观使用,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爱好者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