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密斋的医学贡献

万密斋的学术贡献是创立了“三大于一,四小于一”的理论

万密斋在总结前人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小儿生理病理理论,提出了“三实四虚”理论,即“肝常有实,心常有实,阳常有实,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不足,阴常不足”。比如《儿科学》中说“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为脏之气。盖肝为小阳之气,生子如穆为小阳生长之气,故为盈。胃酥薄,谷气不充,此脾不足。”所谓虚实,不是指一般的虚实,也不是“邪盛实,精亏”的病理状态,而是先从小儿的生理特点上进行论证,进一步论证小儿的病理特点。如“肝常有盛”指小儿在生理上生长发育迅速,如草木萌芽,生机勃勃,得益于肝主生发之气的旺盛;病理特征是指小儿感邪后易化热为火,导致肝风。万密斋所说的“脾虚”是指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物质的需求比成人更迫切,而脾控制运化的功能尚未完善。为了满足不断生长的需要,脾胃必须不断提高对细微物质的运输和转化能力;病理上是指儿童饮食不当,寒温失调,容易造成脾胃运化失调,导致脾胃病。万密斋的“虚有余”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小儿“虚易实,寒易热”的病理特点,为指导儿科临床治疗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第一次访问,第四次访问和参考。

万密斋非常重视义诊。因为儿科又叫“哑科”,宝宝不会说话,但会说话的人不一定可信。此外,就诊时频繁的哭闹使诊断变得困难,因此就诊尤为重要。

万密斋在《片玉心书》中指出:“我们看小儿病,要先看,后切脉。”。《婴儿护理的秘密》中也说:“孩子生病看外表,年轻人负责惊吓,红色负责发烧,黄色负责营养不良...肝病中脾、唇、心、舌相通,肺病常认鼻肾在耳。”“得病时,观其形色,可知五脏之治,故能补泻,意生,妙哉。”以上论述足以说明万在儿童疾病的诊治中非常重视检查。

万密斋在强调出诊的同时,也注重四诊结合。比如《儿科学》这出戏里就说“看、听、问,也是医生的一大解决方法”。“孩子大小不同,疾病深浅不同。看形状和颜色的区别。若能细究,可穷尽神圣之工艺,看封面者,不可辨其色。.....听者知道其症状;.....提问者要求疾病调查它的起源;切脉之人审疾。”在区分一种疾病的寒热虚实时,强调了望诊要结合其他诊断,真正热的人一见面就会脸红,这就是色实;脉数,即脉盛;便秘,尿黄,口渴,气短,脚和小腿热是症状。只有色、脉、症实,才能确定为实热证,宜寒凉治疗。但面白、脉略重、大便清、腹胀、呕吐、脚胫冷、色、脉、症虚,可辨为虚寒证,可用温补法治疗。

判断治疗原因,重视脾胃

万密斋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如果万认为急性惊厥和缓慢惊厥是症状,就必须检查病因。急性惊厥的原因有三:外因是感到寒湿湿热而失治者;内伤、发烧、得不到治疗是内因;从受惊的客人身上得邪的,内外不固。在临床表现上,万氏综合征分为急性惊厥综合征,包括脐风抽搐、腹泻抽搐等。急性惊厥综合征是指反复惊厥引起的癫痫综合征;区分自然钓鱼致痫、蠕虫病致痫等9种急性惊厥疑似证候;首次提出“因急性惊厥而癫痫者”、“因急性惊厥而瘫痪者”、“急性惊厥后无语者”等急性惊厥后遗症。详细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前人的理论,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天花、麻疹等疾病也有独到的见解,如痤疮皮疹的治疗,主张“温凉泻,各具特色”,摒弃了以往医家的偏见。万在治疗上重视脾胃,用药精而轻。

《儿科学》中强调:“胃主受,脾主运,脾胃强,四肢安,脾胃弱,百病生,调理脾胃也是药中之王。”“调理的方法不限于药物,只限于奶妈。饮食,慎药,使脾胃不伤,则常固。”小儿脾胃最容易受伤,是因为气、脾不足,饮食、寒性、温度不能控制。万密斋把“节俭饮食,谨慎用药”列为儿童保健防病的首要原则。治病时,宜“治病为主,注意不要上火伤胃”。在用药上强调“取其平而补其泻,尤忌牛,不可石多辛热耗阴,苦寒阳伤胃”。临床常用魏萍散、凌薇丸、龚毅散,反对当时滥用丁香、砂仁。万密斋的药都是精制的,药方多为祖传或自拟。剂型上广泛采用丸、散,轻而有力,方便儿童服用。如“万氏牛黄清心丸”已成为中医经典,万氏十三大祖传验方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万密斋还主张应用推拿、针灸、熨脐、药浴等外治法治疗小儿疾病。

治学严谨,守法不浑

万密斋一生治学严谨,求实不虚浮。无论是前贤之论,还是祖宗之法,他都要反复实践,才作详细论述,从不盲从。比如传世十三方的应用,不仅在《方剂学》中有所阐述,还列举了大量的医案,从理论到临床都给后人看得一清二楚。万的医学理论多继承前人经验,遵从、南、伤寒论,借鉴丹溪、东源学派,特别崇拜的学术观点,但不迷信,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如《小儿药证方》中有益黄散补脾胃,对很多人有时有效,而万认为“益黄散治脾胃虚寒太有效,亦为奇药,补脾胃虚寒是不对的”。

因为方中丁香辛热,火更强,土更弱,青皮陈皮泻肺,肺为脾之子,脾其实要泻子,所以脾土更弱。因此,不宜用益黄散补脾胃,而宜用龚毅散。万批评用了太多的石头。总之,万密斋不仅总结了唐宋以来中医儿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而且以自己的经验发展了中医儿科学,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万密斋的著作和学术思想干净纯粹,博大精深,涉及儿童、妇女、内科和优生、优育、延龄、广传、养生、保健等方面。回顾过去,因为它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对明清时期的临床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望未来,因其以人为本,方药齐全,治法灵活,实用性强,对当代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著名的有《万氏女家支》、《文献综述》、《妇科摘抄》、《婴儿保健秘笈》、《牛痘心法》、《伤寒摘录》、《救命之歌》等。因此值得深入探讨和开发,造福全人类。

医学名称的远程广播

医生万密斋不仅继承了家传的知识,而且继承了父亲以苏、南为主的遗训,精研脉经、本草,博采仲景、河间、东原、丹溪,精通内科、妇科、儿科和养生,尤其擅长家庭儿科和痤疮皮疹。从嘉靖到万历都是有名的。根据万密斋的病历记载,他的行医足迹遍布罗田、淇水、英山、麻城、黄冈等邻近各县,远至五常、云阳乃至京城,在世者不计其数。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以活人为心”,“以人子为己子”,“不以势利导”;他痛斥庸医误导民众,反对巫医混淆视听;他对待病人不分血缘、世仇、富贵、尊严,同情病人的疾苦;当一个生病的家庭要求治疗时,他致力于抢救。遇到危重病人,他常常日夜守护,有时还留在病友家过年,深受四面八方百姓的喜爱。

万密斋是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专家。明代有“万密斋方为李时珍药”之说。经常被县里、政府、外交部、总督请去治病。曾两次被罗田县令朱和湖广县右外大臣孙授予“儒医”牌匾,当时被称为“神医”。他死后,清朝康熙皇帝封他为“医圣”。康熙四十七年(1708),罗田县令沈廷珍亲自重修墓碑,并题词。碑文中有“国封医圣”字样,字迹至今清晰可见。明清时期国内外许多医家对万评价很高。如清代医学家、日本的汤本求实、丹波、朝鲜的徐钧等,他们的著作中引用了大量万医书的内容,如《妇儿宗成》、《医学》、《杂病广要》、《东方医学宝典》等。日本学者池田柔行引用万的著作《论辩的本质》。另外,据说还有很多书没有印出来。1999万密斋被国家列为明清30大名医,《万密斋医学大全》被中国医药出版社收入《明清名医大全》系列。